“专家”是个好词,别糟蹋了
摘要:鹤岗市广播电视网

“专家”是个好词,别糟蹋了
□潍坊融媒评论员 宋玉璐
据火爆,近日,一位营养学专家在社交平台上批评所谓“穷人早餐”的长文引起热议。这位专家在文中列举出了比如小米粥、油条、茶叶蛋、豆腐脑、油煎馅饼……他认为,长期吃这类早餐,不但容易长胖,还容易生病。紧接着,他在文中指责吃这些早餐的人身体和思维上都“懒”。
专家动动手指在键盘上敲打几下,就罗织出的所谓“穷人早餐”十宗罪,严重脱离了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。纵观全文,更是充斥着一股“何不食肉糜”的天真感,也难怪会引起众多网友的反感和抨击。
诚然,新闻中这位专家的知识储备让他自己看到了食物的营养价值,但是,他看不到,他眼中这些“穷人早餐”的消费主力军,早上没有慢悠悠冲泡燕麦片、享受黑咖啡的时间,而且不是每个人都乐于接受或有条件选择专家口中的营养早餐。比起饮食的营养,还有相当数量的人要优先考虑快捷实惠。
近年来,不少专家建议越来越被大众指摘,“我的建议是专家不要建议”“专家的出发点是好的,但最好别出发”……网友这些半开玩笑的话语中,透露着对不食人间烟火的专家们的不满。
最近更有专家称,可以将法定结婚年龄下调至18岁,以此降低成婚门槛促进单身男女建立家庭。此言一出,舆论哗然,激起了年轻人的强烈反感。这些所谓的专家只看到了如今的结婚率和出生率数据,却没有看到其背后是当下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和婚恋观的变化。专家们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姿态,也让其建议失去了权威度和实用性,变成了“一纸荒唐言”。
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专家们,请放下傲慢与偏见,走出“象牙塔”,大步踏进人民群众的生活中,在实践中汲取经验,真正为老百姓发挥好专业特长,珍惜好自己的话语权,为普通人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,不要再让“专家”变“砖家”。